公路運輸企業要破解當前困局應多管齊下多措并舉
隨著國家綜合交通政策的調整,高鐵、民航發展迅速,特別是在一些網絡公司推出滴滴打車、滴滴出行、優步等平臺后,大量私家車借國家對網約車尚未規范之機,紛紛加入公路客運行業,導致客運市場競爭已經白熱化。“十三五”期間,國家對民航、高鐵的投入力度將進一步加大,民航機場將會更多,高鐵路網將會更密,尤其是最近,國務院辦公廳出臺了《關于深化改革推進出租汽車行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》,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相應地制訂了《關于深化改革推進出租汽車行業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》,其“鼓勵私人小客車合乘(也稱為拼車、順風車)”的規定,給私家車加入公路客運提供了政策支持,公路客運市場將會更加“腥風血雨”。
我們深知,民航、高鐵之所以發展如此迅速,是因為有國家這個大“東家”作堅強后盾,尤其是對高鐵的發展,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的層面,公路客運與其競爭,根本不是在同一個起跑線上。因此,公路客運企業的路在何方?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課題。
本人認為,只有采取多管齊下、多措并舉,才能破解當前困局。
一、改變經營策略,完善運輸布局
不可否認,鐵路尤其是高鐵具有快速、舒適、安全性好、載客量大的顯著特點,但是,公路客運也有靈活、機動、便捷、“門對門”服務的自身優勢。在鐵路對公路客運沖擊的同時,也帶動了大量的人員流動,這就是公路客運的發展機遇。目前,鐵路提速主要是在大城市之間的干線鐵路上,而處于末端的中小城市和支線所在地區并沒有全部開通。為了確保高速列車的快速直達,大量中小城市站點不再停靠,使得當地居民不得不舍近求遠,繞道去大城市乘坐火車,給短途公路客運帶來一定客流量。并且,為給高速直達列車讓路,普通列車增加了避讓等待時間,反而使慢車更慢,晚點更多,旅客定會感到乘坐火車還不如乘坐汽車方便快捷。隨著高速列車檔次的不斷提高,軟席座位增加,票價隨之調高,低檔廉價的硬座已不能滿足旅客需求,特別是客流高峰期,火車票“一票難求”,促使低收入人群乘坐汽車。這些情況都給公路客運帶來了機遇。因此,要深入對鐵路尤其是高鐵運行圖的研究,主動完善道路運輸布局,發揮道路運輸機動靈活方便的優勢,采取繞開主干線、見縫插針的策略,在鐵路甩站通過的區域發揮“補位”作用。要充分發揮公路運輸“門到門”服務的自身優勢,以方便旅客出行為原則,機動靈活,科學調度,合理調整客運班線,調整發車密度和時間,更好地滿足乘客隨到隨走的需求。如在客流密集的班線,可增加發車密度或實行流水發車;在鐵路交通末端,為中轉旅客增設班次,搞好節點運輸,實現“無縫銜接”和“零距離換乘”。
二、調整站場布局,瞄準發展方向
在汽車站的規劃選址方面,要主動向當地政府及交通、規劃部門積極建言,本著人便于行、貨暢其流、各種運輸方式無縫對接的原則,合理規劃客運站場,特別是要防止汽車客運站盲目外遷,造成站場經營“有場無市”,避免投入浪費。同時,可在大型商場、批發市場周圍建立售票網點或發車點,與城市公交、城鄉公交搞好銜接。在發車方式上要貼近社區,積極發揮門到門的優勢,采取“撒胡椒面”方式,實行多點發車、分散發車,還可以繼承和發揚道路運輸的傳統,采取“串糖葫蘆”的方式,在途經站點實行配客售票,最大限度地方便民眾。還應主動與當地政府及交通管理部門的溝通與聯系,充分利用“村村通客車”機遇,車頭向下,實行城鄉公交化改造,搶占農村客運陣地,拓展農村客運市場。
三、加快車輛更新,優化運力結構
隨著旅客需求的變化,各種交通方式此消彼長。道路運輸企業要根據市場的變化,不斷優化運力結構。要大力發展高級客車,并根據不同旅客的需求,在優先發展高級車的同時,發展一定數量的、價格低廉的中級車、小型車,做到高中普相結合,大中小相補充。對于長途班線和旅游包車,就要配置高檔豪華車型,為旅客提供快速、安全和舒適的乘車環境;而對于中短途客運班線,就要按照靈活、機動的原則,采用中、低檔客車運行。特別是要發揮“門對門”“戶對戶”服務的優勢,有計劃地發展小型客車,建立網約平臺,從事網約出租車經營,將旅客直接送到家門口,以緩沖私家車非法營運沖擊公路客運市場的壓力。
四、創新服務方式,提升服務質量
《道路旅客運輸“三優”“三化”規范》是公路客運企業及其服務人員在服務過程中必須遵守的準則,是運管部門評定客運站服務質量的依據,因此,我們公路客運行業必須嚴格執行。同時,我們要堅持高標準、嚴要求、規范化服務。統一服務形象,統一服務流程,嚴格服務標準,完善服務設施,提升品牌形象。還要進一步加強對站務人員的培訓教育,積極組織崗位練兵,開展崗位比武,提高廣大司乘人員的優質服務熱情。要大力提倡人性化、個性化特色服務,對市場進行細分和定位,以優質的服務吸引旅客,培養乘客的忠誠度,提高乘客的滿意度。只有做到人無我有、人有我優、人優我特、人特我新,我們才能立于不敗之地。
五、改革管理模式,實行公車公營
自八十年代開始,國家推行了“有路大家行車”“有水大家行船”的政策,公路客運市場形成了國營、集體和個體一齊上的局面。個體戶、“夫妻車”憑借“船小好調頭”的優勢,不斷瓜分道路運輸企業的市場占有份額。為了適應市場變化,保住市場占有份額,傳統的專業道路運輸企業,自九十年代中期,幾乎千篇一律地改革內部經營管理模式,由公車公營改為承包經營。當然,這種承包經營方式盡管仍屬公車公營,但在人員調配、收支控制和利益分配上,與完全意義上的公車公營有著本質區別。不可否認,承包經營對加強經營者責任,激發經營者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。隨著公路事業的迅速發展,高速路網日趨完善,車輛的檔次也在不斷提升,快速運輸已經成為了公路客運的發展趨勢,加上近幾年應政府和各級安全管理部門的要求,道路運輸企業都建立GPS監控平臺,在營運車輛上都配置了車載視頻系統,為控收奠定了基礎,為繼續實行公車公營創造了條件,公路客運企業就要根據形勢發展的需要,結合各條客運班線的特點,有選擇性地實行公車公營。這樣既可以為企業增收創效,也便于不斷提升企業的服務品位。
六、鞏固主業發展,拓寬經營渠道
我們知道,公路客運是一個永遠都不可能消亡的行業,無論經濟發展多強勁,無論鐵路、民航發展如何迅速,綜合交通中始終都離不開公路客運,這是社會分工所決定的。也正如我們常說的“起步一公里”和“最后一公里”,都必須由公路客運來完成。所以,公路客運企業不能隨意自我放棄客運這一陣地,相反地要進一步強化主業意識,進一步把客運主業做活、做優。同時,要發揮積極站場的聚散功能,堅持“一業為主、延伸產業”方針,大力發展其他產業,比如小件快運、市內配送、商貿物流等項目。還可以發展與車站、車輛相關的邊際產業,甚至發展一些與運輸不相關聯的行業,也就是說,只要是有利可圖,在政策和法律允許的條件下,我們都可以經營。
(顏茂春)
|